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。秦汉时的假山从“筑土为山”到“构石为山”。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,小假山石价格,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,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。宋徽宗于政和七年(1117),购买假山石,建艮岳于汴京(今开封),并命朱勔用“花石纲”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。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,蔚成风气。造假山的手艺人被称为“山匠”、“花园子”。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“一卷代山,一勺代水”的阶段。
明代的计成、张南阳,明清之交的张涟(张南垣)、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(见中国古代园林匠师)。明代计成的《园冶》、文震亨的《长物志》、清代李渔的《闲情偶寄》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。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“环秀山庄”、上海的“豫园”、南京的“瞻园”、扬州的“个园”和北京北海的“静心斋”、中1南海的“静谷”等(见苏州名园,扬州名园,北海、中海、南海。
1、水泥式:水泥式假山鱼池模型的制作手法主要是“冲、洒、挖、补”四道工序,是现代制作假山模型较常用、较逼真的方法。
2、泥稿式:主要用雕塑泥制作,假山石,泥稿式假山模型多粗犷。费用低,制作简单,加工方便、可塑性强,比较适合做形态复杂与体量较大的模型。
3、泡沫式:内部由泡沫制作,外部用石膏做型,上水性颜料。成型方便,易于直接浇注。但是大模型会体积过重,不易搬动,容易损坏,与其他材料链接效果欠佳。
4、玻璃钢式:主要由树脂材料翻模而来,可长久保存。强度高、破损安全性好、成型工艺性优越,可制成批量产品。